32位MCU主流成為消費及工業電子產品的核心
來源:宇芯有限公司 日期:2019-11-29 11:22:58
在這個科技,物聯網社會高速發展下,市面上任何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都非常快,產品更新換代和新興應用快速發展將推動32位MCU成為市場的主流。產品性能:低成本、低功耗、高穩定性、高集成度是未來MCU產品的發展方向。基于ARM內核的32位MCU,由于其良好的生態以及極佳的可拓展性,逐漸成為全球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產品的核心。
低成本、低功耗、高穩定性、高集成度的單片機產品是未來的發展方向。未來新興應用領域對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所需要的低能耗電機控制、便攜式醫療設備、高精度工業儀器控制等產品都能滿足客戶需求。此外物聯網、節能環保、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領域也需要大量低成本、低功耗、高集成、高精度、高穩定性MCU。
32位MCU工作頻率大多在100-350兆赫茲之間,其執行效能更佳,應用類型也相當多元豐富。系統廠商出于自身的研發效率和管理的需要,將自動選擇性價比高和容易獲取設計資源的內核。既滿足廠商上述要求又具有豐富生態系統資源的ARM系列內核的32位MCU成為主要方向,其優勢和市場占有率會越來越大。汽車電子和物聯網是當前32位MCU的主要應用,而MCU在汽車電子領域的份額已達33%,隨著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,32位
單片機的市場需求必將持續增加。
MCU各類別市場分額
圍繞單片機產品的完整生態體系是打造服務能力的關鍵
現有MCU產品生態體系完備,IP核、開發環境(IDE)、配套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力構成核心壁壘。各廠商MCU產品在架構、指令集系統、開發環境、pin-pin接口差異、配套解決方案開發和后續服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,新進入市場的MCU產品很難完成對原有產品的完整替代,尤其對于市場生態已經成熟完備的單片機,其他廠商難以介入。
按照短期來看,切入國外MCU廠商成熟生態體系國內企業是迅速打開市場的捷徑。大多數國內單片機廠商若能選擇廠商的國外成熟生態體系,使用國外芯片架構及IP、與國外成熟產品保持管腳兼容、使用成熟開發環境,迅速切入國外大廠商生態系統,利用成本和市場優勢打開國內市場。如國內多數32位MCU產品選擇使用ST基于ARMCortex-M3開發的生態體系。當然國內生產32位MCU的廠商也不在少數.例如靈動微電子,以生產32位MCU為主,其生產的
靈動微MCU甚至可以替換兼容ST MCU產品.
長期來看,自建生態系統、深入應用場景、打磨解決方案是國內MCU公司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經之路。獨立自主的MCU芯片的研發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,與下游應用廠商深度合作不斷打磨。相對于切入成熟應用生態系統、利用成本和服務優勢迅速搶占市場的短期策略相比,進行開發環境、架構、解決方案的完整研發需要的周期要長得多,但國內企業想要真正躋身中高端市場的國際競爭,逐步建立單片機生態體系是必經之路。